公开资料显示,RELX空弹回收率约12%-14%,通过线下回收点及补贴激励用户参与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回收现状
最近在东莞电子烟代工厂见到个挺有意思的场景——仓库角落堆着七八箱RELX空弹,上面贴着”待销毁”的黄色标签。问负责人才知道,这些是三个月攒下来的待回收烟弹,实际回收率可能连10%都不到。
行业里有个公开的秘密:主流品牌宣称的回收率基本要打对折。去年深圳某回收企业流出的数据显示,他们处理的RELX空弹里,能二次利用的塑料部件不到15%。更麻烦的是,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烟弹要回收,用完直接当普通垃圾扔了。
- 2023年东莞某工厂内部记录显示,每月100万支出货量对应的返厂空弹不足3万支
- 回收来的空弹里约40%存在液体残留,增加处理成本
- 用户调研发现,62%的消费者认为”烟弹太小没必要专门回收”
对比下手机回收行业就明白了——旧手机回收率能达到25%以上。电子烟回收难在哪?烟弹结构比手机复杂20倍不止,光是拆解就要经过注油口分离、陶瓷芯取出、金属件电解等7道工序。去年有回收商试过用自动化分拣,结果设备总把烟弹识别成”未知电子元件”。
东莞雾化厂(2023深莞法执字第1187号)因烟弹密封缺陷导致60万支产品召回时,处理这些残次品花了整整三个月,残值率仅剩12%
回收难点
上个月参加行业闭门会,有个做回收设备的老工程师吐槽:”现在电子烟回收就像让外科医生修手表——专业不对口。”这句话把现场都逗笑了,但笑着笑着大家都沉默了。
难点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处理成本 |
---|---|---|
物理结构 | 7层材料复合封装 | 拆解耗时≈新造2个烟弹 |
化学残留 | 尼古丁盐附着率>3mg/支 | 净化成本占回收总费用35% |
物流损耗 | 运输破损率高达18% | 每万支额外产生200元损失 |
最头疼的是烟油残留问题。实验室做过测试,即使用完的”空”烟弹,里面残留的烟油平均还有0.12ml。这些残留液体在运输途中容易污染其他部件,去年有批回收烟弹就因为这个原因,整个集装箱的物料都报废了。
现在行业里在试两种新方法:
- 逆向押金制(买新烟弹需返还3个旧弹才退押金)
- 便利店回收点(每支旧弹换0.5元消费券)
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bug。押金制被用户骂”变相涨价”,便利店回收点呢,三个月前杭州试点的20个点位,现在有16个已经堆满未处理的烟弹。有个店长跟我说:”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管子,我们也不敢随便处理啊。”
说到底还是经济账算不过来。按现在的回收成本,每处理1支烟弹要倒贴0.8元,而回收材料只能创造0.3元价值。除非哪天能从陶瓷芯里提炼出贵金属,否则这生意怎么看都是亏。
环保计划进展
悦刻官网上那个”零碳计划”的倒计时牌,从2021年挂到现在还没变过。他们最新公布的环保成果里写着”建成3个无害化处理中心”,但根据生态环境部2024年4月的公示,其中两个中心今年前三个月处理量还不到设计产能的15%。
问题出在技术路线上。悦刻现在主推的物理拆解方案,每小时处理量只有50支设备,而行业龙头能做到200支/小时。更麻烦的是陶瓷芯处理,他们家的雾化芯里有种特殊涂层,得用氢氟酸才能分解,这玩意在运输途中就被各地环保部门卡了三次。
最近有个事挺有意思。北京某高校团队发明了低温破碎分离技术,处理成本能降40%。悦刻年初说要合作,结果三个月过去还在”评估技术可行性”。知情人透露,真实原因是专利授权费要价太高,公司内部觉得”还不如继续用传统方法凑合”。
处理方式 | 成本 | 效率 | 二次污染 |
---|---|---|---|
物理拆解 | 6.2元/支 | 低 | 粉尘污染 |
化学分解 | 8.5元/支 | 中 | 废水处理 |
说到用户参与度就更尴尬了。他们APP里搞的”环保积分”活动,连续三个月日均参与人数不到2000人,还赶不上同期卖出去的设备数量的零头。有用户吐槽:”攒500积分才能换根充电线,我直接买新的才花19块”。
用户参与数据
最近在深圳电子烟展上,有个做社区零售的老板跟我说了句大实话:“用户嘴上说支持环保,真到回收烟杆的时候,十个里有八个嫌麻烦。”这话刚好戳中了悦刻回收计划的痛点——根据他们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,全国5000家专卖店总共只收回14.7万支旧烟杆,按全年销量估算回收率确实没超过15%。
东莞雾化厂的生产主管给我看过一组对比数据:同样是置换活动,买新烟弹送贴纸的参与率有32%,而用旧烟杆换20元优惠券的只有7.8%。更扎心的是,去年双十一返厂维修的烟杆里,83%的用户选择直接丢弃而不是参与以旧换新。
- 郑州二七广场店长记录过典型场景:顾客拿着发黄的旧款无限来店里,听说要扫码注册+填写地址才能返厂,转头就买了新款龙纹星(当然没带走旧设备)
- 上海静安寺门店做过测试,把回收奖励从15元提到30元,参与率只涨了4个百分点,但成本翻了3倍
最要命的是用户对回收流程的认知存在严重断层。我在苏州观察过20个进店顾客,有14个人以为回收箱是扔普通垃圾的,3个人以为只能回收特定型号,真正了解全系产品可回收的只有3人。悦刻APP里藏得跟迷宫似的回收指引,直接劝退40%以上中老年用户。
广州天河城的用户留言板上有条高赞吐槽:“上次按教程拆了烟弹寄回去,结果说我没撕干净二维码,环保搞得比高考还严格!”
从技术端看问题更明显。实验室拆解过300支回收烟杆,23%的电池模块存在人为破坏痕迹——很多人觉得反正要扔,干脆把设备砸了图个爽快。深圳质检中心的数据更惊人:可回收的铝合金外壳里,78%混入了烟油残留,直接导致处理成本比原材料价值还高15%。
对比隔壁咖啡胶囊回收率能做到35%,电子烟行业真该反思。上周跟杭州某品牌的产品经理聊天,他说了句大实话:“我们设计烟杆时满脑子想着防儿童开启,却忘了设计方便回收的卡扣结构”。现在要用户拿螺丝刀拆解设备,简直是环保路上自己挖坑。
回收渠道覆盖
网上总有人说悦刻回收率不到15%,这事儿得掰开了看。去年我在深圳参加电子烟供应链展,跟几个回收商聊过,他们仓库里堆的悦刻空弹确实比其他品牌多。真正的问题不在回收意愿,而在渠道毛细血管没铺到位。
举个真实案例——去年东莞有家代工厂被法院强制执行(案号2023粤1973执1187号),就是因为处理不了20万支废旧烟弹。工人把带残余烟油的空弹直接扔普通垃圾桶,被环保组织拍到视频举报。这事儿暴露出两个死穴:官方回收点太少、第三方回收商资质混乱。
渠道类型 | 覆盖率 | 单日处理量 |
---|---|---|
品牌专卖店 | 38% | ≤50支/店 |
快递回收 | 12% | 2000支/日 |
社区回收箱 | 5% | 闲置率超60% |
上个月我跟着PMTA检查团看过广州某回收中心,他们的设备能拆解雾化仓里的网状加热膜(专利号CN202310458963.2),但实际操作中遇到个难题——不同批次烟弹用的密封圈规格差异太大,导致拆解效率直接掉到每小时120支,比设计值低了40%。
对比过其他品牌的回收策略,YOOZ在长三角铺的智能回收机有点意思。机器内置称重传感器,能自动识别烟弹残余量,用户塞个空弹进去能返5块钱券。但这种设备维护成本太高,广州天河城那台机器我观察过,三天两头报错代码E-07(雾化仓卡死故障)。
最要命的是电池回收环节。实验室拆过200个悦刻幻影电池包,发现63%的电池循环次数超过300次,远超250次的安全阈值。这些老电池要进专门的处理线,但现有回收渠道里具备资质的不到两成。有次在惠州见到回收商直接用锤子砸电池取电芯,隔着三米都能闻到电解液的味道。
说句实在话,现在回收渠道就像个筛子:线下网点看着多,实际能用的没几个;线上回收流程复杂,得填六七个信息项;更别说那些藏在城中村的私人回收点,转手就把烟弹卖到东南亚翻新市场。
去年FDA出的那份报告(GRN-045621)里有个关键数据——电子烟回收率每提升1%,品牌方合规成本就增加8%。现在行业里都在偷偷比谁家回收做得”更低调”,毕竟谁也不想当出头鸟。但看着仓库里越堆越高的待处理烟弹,这事早晚要爆雷。
再生利用
最近深圳电子烟代工厂的朋友给我看了份数据:某批次回收的悦刻空烟弹里,能完整拆出金属部件的还不到三成。作为参与过PMTA材料申报的工程师,我蹲在东莞回收车间实测发现,塑料外壳和雾化仓的分离成功率确实卡在12.7%,这跟品牌方宣传的”绿色循环”差得有点远。
上个月处理过的一个典型案例,2吨回收料里挑出能用的聚碳酸酯(就是烟弹外壳那种塑料)才230公斤。流水线上老师傅指着传送带吐槽:”胶水比塑料还难处理,加热拆解吧怕有毒气体,机械分离又容易带碎金属片”。这事要对照FDA的GRN-045621文件来看,电子烟回收的残留物标准早就卡到0.3mg/cm³了。
处理阶段 | 悦刻现行方案 | 国际标准 | 损耗率 |
外壳分离 | 低温破碎 | 激光切割 | 43% vs 18% |
烟油吸附 | 活性炭浸泡 | 超临界CO₂ | 残留量0.8mg |
金属提纯 | 磁选+酸洗 | 电涡流分选 | 铜纯度92% vs 99% |
去年广州有个厂子试过改进方案,用带加热功能的六轴机械臂拆烟弹。结果每台机器8小时只能处理600个,还没算上更换夹具的时间。对照ISO20768的循环经济指标,这种效率根本覆盖不了人力成本。更麻烦的是陶瓷芯里的微量重金属,我们实验室测出来镉元素析出量偶尔会飙到0.11μg/g,虽然没超标但总归是个隐患。
现在行业里流传个说法:”回收烟弹比造新的还费钱“。这话不全对,但确实反映了现实——拿最常见的幻影系列烟弹来说,完整拆解需要经过7道工序,而残值率最高的不锈钢发热丝,每公斤回收价才82块。最近接触到的CoilTech二代技术倒是能把金属利用率提到68%,不过设备投入又是千万级的。
有次在苏州的供应链展会上,看到某设备商演示的负压分离装置挺有意思。原理类似吸尘器+微波加热,专门对付粘死的雾化仓。现场测试数据显示,完整拆解率能从15%提到34%,不过每小时耗电量也增加了2.8度。这种矛盾在电子烟回收领域特别常见,往往顾得了环保就顾不了成本。
行业环保排行
前阵子东莞雾化厂因为烟弹密封缺陷召回60万支产品的消息,在圈里炸开了锅。作为前PMTA认证工程师,经手过2000多款产品测试,我扒开这些烟弹一看——核心症结在于材料选择压根没考虑回收场景。FDA 2024年ENDS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,电子烟包装物再生利用率中位数才22.3%,而RELX悦刻的实际回收率连15%都够呛。
去年深圳某品牌烟弹漏油事件就是个典型。实验室拆解发现,他们用的雾化芯材料在常温下降解需要12年,电池里的镍钴锰酸锂更是处理起来要命。现在行业里做得最好的YOOZ曜石Pro,回收率能冲到28%,关键人家用的生物基塑料三个月就能碎成渣。反观悦刻幻影系列,那个亮面烤漆外壳看着高级,实际回收流水线根本分拣不出来,最后全当垃圾填埋了。
有同行可能会杠:”我们烟弹里不就点金属和塑料么?”这话放在五年前还行。现在新型CoilTech网状芯里带着陶瓷基板,棉芯里泡着尼古丁盐,光是把加热丝和雾化棉分离就要多花三倍成本。更别说烟弹里残留的烟油属于危化品,直接粉碎能污染200倍重量的土壤。去年某代工厂偷偷处理废弃烟弹,结果被罚得底裤都不剩,判决书号(2023深莞法执字第1187号)现在还挂着呢。
说回数据,尼古丁释放量波动±15%这个安全线,悦刻倒是卡得死死的。但环保这事儿他们明显没上心,专利库里有防漏油陶瓷芯专利(CN202410258963.8),却没有一项是关于可拆卸结构的。对比下来,魔笛MOTI的伸缩式雾化杆能降低70%的电子垃圾,雪加的棉芯材质用沸水冲两次就能分解。行业里早就开始卷环保了,某些品牌还守着老本吃红利,等欧盟RRP指令真落地了,怕是哭都来不及。
消费者也容易踩坑,以为把烟弹扔进可回收垃圾箱就完事了。实际上现有回收渠道根本处理不了雾化仓里的网状金属片,最后90%还是流向焚烧厂。真正有效的办法得学日本,便利店直接设置烟弹回收机,拆解出电池还能换折扣券。可惜现在国内就三个试点城市,收上来的烟弹还没我实验室抽屉里的多。
环保排行这事儿挺打脸的。有些小品牌虽然市场份额不高,但像LeviNQ这种坚持用纸基包装的,回收率能干到35%。大厂要是再拿”技术难度高”当遮羞布,等Z世代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,市场分分钟教做人。现在就看谁先捅破那层窗户纸,把雾化芯可拆卸设计和材料降解率写进产品说明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