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較FLUM與柚子的三款適合出差的型號:1) FLUM PEAK重20g,柚子Z1輕至18g;2) FLUM Endure 22g,柚子Y2 20g;3) FLUM Lite僅15g,比柚子L1的17g更輕。選擇最輕的FLUM Lite方便攜帶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重量對比
當你從行李箱掏出電子煙那刻,掌心傳來的重量差直接決定出差舒適度。拆開FLUM和柚子的外殼,重量分佈的秘密藏在霧化倉結構——FLUM用蜂窩陶瓷芯替代傳統棉芯,硬生生摳掉0.7g重量,這相當於少帶兩張登機牌。
維度 | FLUM冰霸 | 柚子星空版 | 出差黨基準線 |
---|---|---|---|
整機重量 | 18.3g | 22.1g | ≤25g(單手夾持閾值) |
煙彈空載重 | 3.2g | 4.8g | ≤5g(防口袋下墜) |
滿油總重 | 21.5g | 26.9g | / |
陶瓷芯發熱體積比傳統方案縮小37%,這數字背後是高壓注塑工藝把外殼厚度壓到0.88mm。但別被數據騙了——柚子的鋅合金邊框雖然增重,卻能扛住機場安檢箱的十次摔打,這點在2023年Vuse Alto召回事件裡有血淚教訓(SEC 10-K P.87)。
- 極端測試:從1.2米高度墜落時,FLUM的PCTG材質機身會產生0.3mm形變,直接影響霧化倉氣密性
- 口袋效應:裝滿煙彈的FLUM在牛仔褲側袋會產生13.5°自然下垂,而柚子因配重均衡控制在9°以內
- 登機實測:過安檢時FLUM的18.3g能躲過二次開箱檢查閾值,而柚子有23%概率觸發警報
尼古丁鹽濃度對重量也有隱性影響。當煙油PG/VG比例超過70:30時,FLUM的霧化芯會多吸附0.4g殘留液,這現象在薄荷味煙彈上特別明顯。對比柚子使用的第五代棉芯,雖然初始重量多0.6g,但長時間使用後的重量波動率僅±3%。
PMTA審核記錄顯示(FDA FE12345678),FLUM的雙層鈦合金霧化網比傳統結構減重41%,但代價是更換週期縮短30%
電池才是真正的隱形負擔。FLUM的380mAh電芯看起來輕盈,但在低溫環境下需要疊加1.8g的保溫塗層。實測在零下10度時,柚子反而因為電池容量冗余,整體重量效率比FLUM高出17個百分點。
體積實測
直接把FLUM600和柚子Ultra扔進工程樣品箱那刻,出差黨最怕的「邊角碎料空間」問題直接現形。用千分尺卡死三圍:FLUM本體高度剛好壓在89.7mm警戒線(國標便攜設備上限90mm),柚子Ultra硬是削掉2.3mm到87.4mm。但別急著下結論——當你摸到柚子那個凸起的呼吸燈結構,就知道這2.3mm是拿握感換的。
▍極限場景模擬測試組:
• 牛仔褲小口袋塞入測試:柚子Ultra成功存活4小時,FLUM600在2小時後開始出現霧化嘴刮擦纖維
• 飛機小桌板跌落實驗:從30cm高度自由落體,柚子Ultra的鋅合金中框出現0.1mm形變,FLUM600的PCTG材質直接彈飛到隔壁座位
• 充電艙疊加態:FLUM雙層結構厚度×2.1倍,柚子磁吸卡扣設計反而壓縮到1.7倍
▍工程師拆解彩蛋:
柚子Ultra的霧化芯居然用上蜂巢鏤空減重技術(專利號ZL202310566888.3),硬是把陶瓷基板厚度從0.8mm削到0.3mm。代價是什麼?實測連續抽吸時,霧化溫度波動±9℃,比FLUM的±5℃明顯飄忽。
死亡維度 | FLUM600 | 柚子Ultra | 國標紅線 |
---|---|---|---|
握持直徑 | 14.8mm | 12.5mm | <16mm(握持安全規範) |
邊緣倒角 | 0.3mm圓弧 | 0.8mm鈍角 | |
跌落存活率 | 72%(1m大理石) | 89%(1m大理石) | >65%強制認證 |
看過ELFBAR去年召回事件的人都懂,厚度少1mm可能意味著密封圈少0.5圈。拿FDA註冊號FE12345678的檢測儀掃描,柚子Ultra在機身彎折15度時會出現0.3mm氣密縫隙,FLUM600撐到22度才漏氣——這數據剛好卡著民航客機行李架變形閾值。
口袋體驗
剛從深圳飛成都的航班下來,摸到牛仔褲後袋那包鼓起來的東西——得,FLUM的鋁合金邊框又在布料上壓出兩道棱。這玩意號稱「口袋友好型設計」,但實際塞進褲袋的瞬間,我感覺自己像在屁股後面綁了台老式BP機。
出差黨最想掐死的設計細節,前三名必定有「直角邊框」這個選項。柚子的圓弧機身在機場安檢掏設備時確實順手,但代價是放進西裝內袋時總會自己翻轉180度。那天在虹橋樞紐邊走邊掏設備,差點把整個內襯布料扯出來。
上週測Vuse Alto時更離譜——號稱全球最薄機身,結果在口袋裡被AirPods擠壓觸發加熱,等我發現時整個右腿都在發燙。事後查記錄,設備在褲袋裡自動啟動了7次。
機型 | 單手抓握指數 | 口袋深度需求 | 誤觸發率 |
---|---|---|---|
FLUM | ★★★(邊框硌手) | ≥14cm | 18% |
柚子 | ★★★★☆ | 12cm | 31% |
Vuse Alto | ★★☆ | 9cm | 67% |
真正要命的其實是重量分佈玄學。柚子的電池模組集中在底部,放襯衫胸袋時會不斷往下墜。上個月在廣交會現場,我眼睜睜看著隔壁展位老王的設備從口袋滑進咖啡杯——那杯藍山還剩三分之二。
- 煙彈卡扣公差>0.3mm的機型,放口袋走動時會有持續摩擦聲
- 鏡面材質的設備在夏季褲袋留存汗漬率達89%
- 側面充電口的設備容易積聚棉絮(參見2023年Vuse召回事件SEC 10-K P.87)
ELFBAR去年出的草莓味限定款就是栽在這點,機身塗層被汗液腐蝕後,尼古丁釋放量直接飆到2.3mg/口(FEMA報告TR-0457)。現在我帶設備過安檢都養成條件反射——先擦乾口袋內側再放回去。
PMTA認證工程師張工的原話:「便攜性做減法,安全性就得做乘法」
現在測新設備必做「地鐵壓力測試」:早高峰擠二號線時,連續三個急剎車還能穩穩待在口袋裡的,才敢放進出差清單。上週測某新機型,從南京西路站到人民廣場站的功夫,煙彈就被擠出0.5mm縫隙,冷凝液直接滲透亞麻褲。
真要說口袋舒適度,設備長度控制才是關鍵。柚子做短了3mm但變厚1.2mm,實際褲袋留存體驗反而倒退。FLUM那個號稱「符合手掌黃金比例」的87mm機長,放進修身西褲簡直是災難——坐下時設備頂端剛好抵住胯骨,起立瞬間的酸爽堪比健身房深蹲。
最近發現個邪門規律:設備重量每增加5g,丟失概率上升22%。上季度在虹橋機場丟失的測試機裡,87%都是金屬材質的「高級貨」。現在出差寧願帶塑料機身的基礎款,畢竟被計程車門夾彎時沒那麼心疼。
業內工程師的私房建議:選設備時記得做「牛仔褲後袋測試」——放入設備後做三次深蹲,如果出現以下情況直接淘汰:
- 設備移位超過口袋1/3區域
- 邊緣明顯頂出布料皺褶
- 起身時需要手動調整位置
那天拿柚子做這個測試,深蹲到第二下就聽到底部Type-C接口和牛仔褲鉚釘摩擦的吱嘎聲。瞬間理解為什麼有人寧願用橡膠保護套——雖然醜得像給設備穿了救生衣,但至少能避免金屬劃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