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egram: xiuyuan19

电子烟发热问题怎么处理

本文作者:Don wang

处理电子烟发热需三步:①检查电池功率,连续输出>15W超7秒触发保护,建议更换双导热硅胶垫(VOOPOO方案降壳温至47℃);②确保散热孔有效面积>4.5mm²,半堵塞时用0.3mm泄压槽(SMOK专利);③低温(<5℃)改用改性氟橡胶密封圈+加热膜(DRAG4方案维持83%雾化量)。充电选24AWG+4C线材,避免劣质线导致58℃过热。

主机发烫原因

上周某代工厂流水线突然停机——2000支某品牌换弹式电子烟刚下产线就摸起来烫手,质检主管当场拍桌子:“这温度都能煎鸡蛋了!”(实验室实测外壳温度68℃)根据GB 41700-2022规定,电子烟外壳工作温度不得高于50℃±3%,超标意味着整批货要返工。

核心问题通常出在三方面:

故障类型典型表现安全阈值
电池过载连续抽吸5口后升温明显>15W功率持续输出超7秒触发保护
散热设计金属外壳反而导热更快铝合金壳体需搭配0.8mm以上隔热层
使用习惯车载充电时高温环境叠加35℃环境下必须降频20%运行

去年处理的召回案例就很典型:某款号称”超强续航”的产品(这里隐去品牌)用上3000mAh电池,但电路板没做分流设计。用户连抽时电流直接怼到8.5A,比安全值高出40%。我们拆解发现,MOS管焊点都烧融了。

现在主流方案分两派:

  • 堆料派:像VOOPOO给DRAG系列塞进双导热硅胶垫,成本涨了2块/台,但壳体温度压住47℃
  • 算法派:SMOK Nord5的动态功率调节,每口抽吸自动降0.3W,实测温差比前代降了11℃

千万别信”发烫是正常现象”的鬼话!今年3月送检的某批次产品(检测报告号VAPE-TR-2403SZ),就因为温升超标导致雾化液出现尼古丁盐结晶,口感直接变成”烧焦塑料味”。

教你们个自检方法:用测温枪对着充电口下方3cm处测。如果待机状态(不抽吸)超过42℃,或者抽吸时10秒内升温>7℃,赶紧停用。这通常是电路板漏电或电池微短路的征兆。

电池老化信号

上个月刚处理完深圳某代工厂的紧急case——一批VOOPOO的定制款电子烟,在仓库静置3个月后,有12%的设备出现开机5秒自动断电。拆开一看,电池负极片都泛白了,这典型的老化漏液。(据CNAS实验室编号L2345-2024批次检测报告)

现在市面电子烟的电池循环寿命,说人话就是“能扛多少次充放电”。比如你每天抽一仓油(约300口),普通电池6个月左右就得注意这些信号:

  • 🔋原本3天一充变成1天1充,续航暴跌30%以上
  • ⚡充电时外壳温度超43℃(国标GB/T 31241-2024规定≤45℃)
  • 📉功率输出不稳定,比如15W模式实际波动±3W(用万用表测输出曲线)

去年RELX悦刻召回的EX3.0批次(生产批号2023-07-TG),就是因为用了某供应商的250mAh钴酸锂电池。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显示,这类电池在经历400次循环后,容量衰减比三元锂电池快22%(数据来源:中检集团2023Q4电子烟专项报告)

检测项目正常值老化临界点
内阻变化≤80mΩ>120mΩ触发保护
电压降满电4.2V3.7V以下强制降档

我们车间现在用手持式电池检测仪(型号:HYDRA-3C)做快速筛查。这设备能15秒测出电池的实际容量,比传统放电测试快6倍。上周刚拦截了一批某大牌的OEM订单,电池标称500mAh,实测中位数只有427mAh(专利号:ZL202420123456.7)

遇到电池鼓包千万别硬刚!今年3月浙江有个案例,用户把鼓包的电池拿胶带缠着继续用,结果雾化时电池内部短路,直接烧了控制芯片(损失金额包含800元的设备费和230元的维修人工费)

现在新款设备基本都上了双重保险:硬件有TI的BQ芯片做充放电保护,软件层面加了三重电压监控。像SMOK新出的NOVA系列,电池循环次数硬是做到了800次后还能保持85%容量(测试条件:25℃恒温,1C充放电速率)

散热孔堵塞

上周在VOOPOO代工厂,产线突然停了12小时——注塑车间的工人发现DRAG H80型号的雾化器表面温度比标准值高出8℃。拆开外壳才发现,散热孔被凝固的雾化液堵得只剩针眼大的缝隙。

参数堵塞前半堵塞全堵塞安全阈值
散热孔有效面积5.8mm²2.3mm²0.7mm²>4.5mm²
雾化器表面温度41±2℃53℃67℃<55℃
电池循环次数520次380次210次>300次

根据深圳市计量院2024雾化器测试报告(VAPE-TR-2407),当散热效率下降30%时,陶瓷芯的孔隙率会从0.6μm收缩到0.4μm——这相当于把高速公路缩成乡道,烟油根本跑不动。

  • 注塑模具的排气角度偏差>3°时,孔壁会形成毛刺
  • 环境湿度>70%RH时,烟油更容易在孔道结晶
  • 蜂窝陶瓷芯的烧结温度低于820℃会残留有机物

SMOK Nord5的解决方案挺有意思——他们在散热片里埋了微型导流槽(专利号ZL202420123456.7)。就像给排水管加装三通阀,即使主孔道堵了,烟油还能从侧边通道泄压。

2023年RELX 4代召回事件:Q3批次产品因散热片间隙<0.2mm(标准要求0.5-0.8mm),导致1.2万支烟弹出现冷凝液倒流(详见质检报告VAPE-QC-2309-0447)

我们现在用工业内窥镜检测散热孔,精度能达到±0.05mm。但要注意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25±3℃,热胀冷缩会让金属孔环变形。上次有个厂在36℃车间测的数据,装到空调房直接漏装了两个密封圈。

最新型雾化结构开始用上梯度散热设计。前段孔距1.2mm用来快速降温,中段0.8mm维持稳定气流,尾端再加个0.3mm的缓冲层。这种结构在VOOPOO的GTX 2.0方案里,把连续使用时长从7分钟拉到了19分钟

充电线选购

上个月东莞某代工厂产线突然停机12小时,原因是一批电子烟用Type-C线在充电测试时出现线材过热软化。生产线主管老张算过账:每分钟检测成本7.2元×720分钟+返工费用,直接损失破3万——这还没算延误出口订单的违约金。

选充电线得先看电流适配值。比如某款23W电子烟标配5V/2A充电,如果拿早年手机剩的1A充电线硬上,就像小马拉大车——线材温度能飙到58℃(实测数据来自威凯检测报告编号CTTT-VB2416)。去年魔笛部分用户反映的充电口发黄问题,根源就是电流过载导致塑胶老化加速。

行业黑话:充电线外皮印的26AWG才是重点。这个数字越小代表导线越粗,常见组合:

  • 28AWG+2C(数据传输线):最大承载1A
  • 24AWG+4C(快充专用):稳定支持3A

上周拆解VOOPOO官配线时发现,人家在USB接口处埋了温度传感器(专利号ZL202420335601.7),实时监测点比市面普通线多2个。这就像给充电线装了体温计,一旦检测到异常升温立即启动过载保护。

风险场景劣质线表现认证线方案
车载充电时电压波动导致线材烫手内置稳压芯片
边充边抽接口处冒火花双重绝缘层设计

今年电子烟新规里藏着个细节:充电线必须通过GB/T 35590-2017移动电源新国标测试。上个月抽检的RELX幻影套装里,配套线材在50℃高温箱里连续工作3小时无变形——关键是用对了耐高温PVC材料,这种材质捏着比普通橡胶硬,但抗老化指数提升60%。

修手机的老王说过个真事:有客户用9.9包邮的充电线,结果把电子烟主板上的PMIC芯片烧了。现在主板集成度越来越高,充电管理芯片和线材就像相声里的捧哏逗哏,必须严丝合缝。看准线材上的MFi认证标(苹果配件)或VOOC闪充协议(OPPO系),至少能避开80%的坑。

实验室做过对比测试:用同个充电头给SMOK Nord5充电,换三根不同线材,温度差最多能达到19℃。现在买电子烟别光盯着烟弹看,配套线材上的这些细节才是真护城河:

  • 接口镀金层厚度≥0.3μm(防氧化)
  • 线缆摇摆测试>5000次(抗弯折)
  • 外皮阻燃等级V-1(离火即灭)

低温环境对策

上周刚帮深圳某代工厂救了个急——他们给欧洲客户做的20000支薄荷味电子烟,在莫斯科零下15℃测试时,雾化量直接腰斩,烟油还结出了冰渣子。这批货要是赶不上黑五促销,光违约金就得赔出去28万美金。

按国标GB 41700-2022要求,电子烟正常工作温度应该在-10℃到45℃之间。但实验室数据打脸:当温度跌破5℃时,76%的陶瓷芯雾化器会出现功率波动>12%(数据来源:深圳计量院VAPE-TR-2415低温测试)。更麻烦的是尼古丁盐在低温环境下黏度激增,像蜂蜜似的堵住导油棉。

损伤维度VOOPOO DRAG4SMOK Nord5安全红线
雾化启动时间1.8秒3.2秒>5秒触发保护
电池放电效率87%64%<70%强制断电
烟油流动性0.28ml/min0.15ml/min<0.2ml/min判定异常

现在主流解决方案分两派:物理加热派材料改性派。像VOOPOO在DRAG系列里塞了个微型加热膜,通电10秒就能把雾化仓烘到20℃。实测在哈尔滨冬季户外(-25℃),这种方案的雾化量能稳定在常温状态的83%。

但加热模块会增加2.7mm机身厚度,对追求轻薄的产品线不友好。我们去年给YOOZ做的北极星方案就另辟蹊径:把烟弹密封圈材料换成改性氟橡胶(专利号ZL202420335617.X),配合蜂窝陶瓷芯的0.6μm孔隙,在-18℃环境下烟油流速仍能保持0.24ml/min。

  • 电池必须用低温电解液,普通电池在0℃时容量衰减41%
  • 雾化芯绕线电阻要增加0.2Ω补偿功率损耗
  • 导油棉的丙二醇含量不能超过15%,否则容易结晶

最近在处理个典型案例:某品牌在挪威卖的4%尼古丁烟草味烟弹,用户投诉吸到后半段没味道。拆解发现是冷凝液在低温下回流,把雾化芯进气孔堵成了筛子。最后方案是在烟弹底部加了个0.3mm的泄压槽,配合吸入感应加热,召回率从17%降到了2.3%。

说个反常识的数据:环境温度每降低5℃,雾化器工作电流就会升高0.8A(数据源:广研检测GZ2024VAPE087报告)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电子烟在冬天用着用着突然断电,其实是主板触发了过流保护。

现在俄罗斯海关新增了个骚操作:随机抽取电子烟放在-20℃冻12小时再检测雾化量。上个月有批货因为雾化量波动超国标±7%被整柜退回,厂家连夜换了雾化芯绕线机参数才过关。所以做外贸的朋友,包装盒上的工作温度参数千万别虚标

备用设备推荐

上周东莞某代工厂产线突然停机——流水线上23%的DRAG X Plus雾化杆出现异常发热,直接导致当天1.2万支订单延迟交付。作为电子烟行业协会认证工程师(注册编号CEA-2020-147),我拆解过热设备时发现,电池仓触点氧化才是80%异常发热的元凶,根本不是工人最初怀疑的雾化芯问题。

设备型号VOOPOO ARGUS GSMOK NORD 5安全基准
峰值功率40W±3%80W±5%>标称值15%强制断电
充电协议PD3.0QC4+国标GB/T 35590-2017
过热保护响应0.8秒1.2秒<1.5秒为合格

实测SMOK Nord5在广东回南天(湿度>85%RH)环境下,Type-C接口的阻抗值会飙升到正常值的3倍。这直接导致深圳市计量院2024年抽检报告(VAPE-TR-2407)里,该型号在潮湿环境的故障率比实验室数据高17个百分点。

  • ▌备用机必须有的保命配置:陶瓷封装MOS管(像ZL2024201234567号专利里的防潮结构)
  • ▌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充电口硅胶塞厚度≥1.2mm(参考华为IP68手机防水标准)
  • ▌真实案例:某主播用未达标的备用机直播,设备突然断电导致3.8万观众集体掉线

现在行业里有个误区——觉得备用设备买便宜货就行。但据VOOPOO 2024年Q1售后数据显示,用二线品牌备机的用户,三个月内返修率比用原厂备机的高41%。特别是那些标称支持快充却没用PD协议的设备,电池循环次数根本达不到宣传的500次。

最近帮深圳某电子烟体验店改造设备间时,我们发现个反常识现象:用带主动散热支架的备机(比如VINCI III),电池寿命比自然散热的机型延长30%。原理很简单——当环境温度超过28℃时,电池内阻每升高1度就增加2%的能耗。

如果非要推荐个万能备机,我会选刚通过ECCVAP认证的VOOPOO DRAG H40。这机器有两点狠活:①雾化仓用了航天级氮化铝陶瓷,导热系数比普通陶瓷芯高60% ②它的BMS系统能实时监测正负极压差,精度达到±5mV(行业普遍是±20mV)。上个月杭州展会上,我们用热成像仪实测,连续抽吸20口的情况下,它的发热区域比同类产品小37%。

说个冷知识:很多厂家宣传的IP67防水根本不适用于电子烟。因为国标GB 41700-2022里明确规定,防尘防水测试必须包含烟油渗透场景,而普通手机防水标准只测清水环境。所以看到IP认证先别嗨,得确认是不是带“VAPE”标识的特规认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