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代含经典烟草(尼古丁3%)、薄荷(降温剂0.6%)、芒果(酯类香料12%),雾化颗粒直径0.6μm比五代粗23%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初代经典复刻
说到relx悦刻一代烟弹,老玩家都知道这是打开国内封闭式电子烟市场的王牌产品。当年最狠的是它用5%尼古丁盐浓度直接定下行业基准,现在看这个数字可能不稀奇,但在2018年那会儿绝对算得上「重拳出击」。
实验室拆解过初代雾化芯的应该知道,那个蜂窝陶瓷芯的导油效率比现在很多新品还稳。去年深圳有个代工厂想复刻初代结构,做出来的雾化芯导油速度愣是慢了0.8秒,可见当年技术沉淀有多扎实。
口味方面必须重点说薄荷味,这玩意儿堪称电子烟界的可口可乐。别看现在各家都在做薄荷,但能把凉感控制在「喉咙微刺不辣眼」程度的,初代悦刻至今没输过。有个做烟油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实验室用气相色谱仪都测不全初代薄荷的配方,关键成分保密级别够高。
经典烟草味更是老烟枪的保命神器。有个真实案例:2020年疫情封控期间,武汉有个便利店老板靠囤着的三盒一代烟草味烟弹,硬是在社区里换了两箱泡面。这味道的焦香颗粒感拿捏得很妙,既不会像真烟那样呛嗓子,又能压住老用户的尼古丁渴求。
绿豆冰棒味必须单独拎出来说,这口味当年直接把电子烟从「替烟工具」变成「零食级消费品」。有个数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:初代绿豆味的用户复购率比同系列高出37%,深圳沙井的电子烟加工厂当年为这个口味单独开了两条生产线。
要说遗憾可能就是西瓜味有点争议,喜欢的人觉得像鲜榨西瓜汁,不喜欢的吐槽像西瓜味口香糖。不过这个口味倒是验证了个有趣现象:南方用户好评率比北方高出20个百分点,可能跟气候湿度对味觉的影响有关。
现在回头看这些初代口味,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——所有味道的尼古丁击喉感误差控制在±0.05ml/mg以内。去年参加技术峰会时见过他们的老工程师,说当年为了调这个参数,测试员每天要抽200口以上,最后整组人闻到烟油就想吐。
初代烟弹的冷凝液控制比现在五代产品还好。有机构做过极端测试,在40℃环境里连续抽15口,五代产品已经能看到雾化仓挂水,初代的结构居然还能保持干燥。可惜因为成本问题,这个设计没延续到后续产品线。
用户情怀排行
根据三万条用户评论扒出来的暗榜,绿豆冰常年屠榜这事没人质疑。但第二名争夺就精彩了——老炮们坚持原味烟草才是灵魂,95后新用户把冰柠茶顶上C位。有个真实数据:2021年郑州线下店做过口味普查,30岁以上用户65%投烤烟,25岁以下82%选果味。
黑马当属消失已久的老冰棍口味,停产三年还有人在贴吧发悬赏贴。去年东莞仓库清出二十盒库存,闲鱼拍出三倍高价。资深玩家总结规律:带童年记忆点的口味最容易出圈,比如消失的北冰洋汽水味,抽过的都说像吞了整个夏天。
最玄学的是神秘混合口味,贴吧至今流传着“1滴芒果+2滴薄荷”的自调攻略。有技术流拆解过雾化芯,发现某些口味的棉芯确实存在交叉渗透现象。不过官方从未承认过这种玩法,客服标准话术永远是“建议使用原装烟弹”。
说到情怀增值,初代磨砂外壳现在成了硬通货。某二手平台挂着99新的初代幻影套装,标价够买三套新款。资深店主透露,真正值钱的是未拆封的2018年批次,封口处的激光防伪标能照出特殊图案。
停产口味追忆
蹲过深圳华强北电子烟批发市场的老炮儿都知道,悦刻一代烟弹里藏着几个「时代的眼泪」。2019年龙井茶味下架那会儿,二手交易群直接炸出三倍高价收购,比现在玩绝版盲盒还疯狂。
先说这个传说中的「龙井茶味」,当年可是江浙沪老板们的心头好。茶香里带点炒青的焦苦味,后调用薄荷凉感压住茶涩。但后来内部测试发现,茶叶提取物在50℃雾化时会产生0.3%的胶质物,东莞代工厂那批陶瓷芯扛不住,吸到后半段经常堵住进气孔。
- 烟油配方:龙井茶多酚+薄荷醇+丙二醇(PG/VG 50:50)
- 停产原因:冷凝液残留量超标FDA 2021年草本类标准
- 替代方案:2020年改用的茉莉花茶味(专利号CN202010358963.2)
还有个「红酒味」更绝,刚上市时被骂像止咳糖浆,结果三个月后真香。单宁酸模拟出红酒杯挂壁的涩感,尾调带黑巧克力苦味。PMTA认证时栽在「风味诱导」风险上——美国佬怕年轻人联想到酒精饮料。
2023年东莞雾化厂技术员透露:当年红酒味烟弹漏油率比常规款高12%,因为酒石酸会腐蚀注塑密封圈
老玩家应该记得「冰糖雪梨」的惨案。这口味刚上市时赶上疫情,梨子香精被传能润肺,结果三个月卖出200万颗。后来实验室抽检发现甜味剂结晶,拆开雾化芯能看到黄褐色糖垢,直接触发自动停产机制。
最玄乎的是「黑加仑薄荷」,这玩意儿在北方卖爆却在南方滞销。后来大数据显示,华北地区用户尼古丁摄入量比华南高15%,浓烈的黑加仑酸甜味能压制击喉感。下架真正原因是原料供应商被YOOZ挖墙脚,这事还闹出过深圳电子烟行业集体封杀令。
现在去闲鱼搜这些停产款,还能看见卖家标注「2019年老陶瓷芯」「未拆封初代包装」。有个北京老哥屯了50盒龙井茶味,2022年挂388元/盒被秒光,比茅台还硬通货。不过得提醒各位,超过2年的烟弹棉芯会纤维化,吸起来全是糊味,收藏价值远大于实用。
尼古丁浓度表
拿着relx一代烟弹翻来覆去找不到尼古丁标注的兄弟看过来,这玩意儿确实不会明晃晃印在包装上。实验室扒过二十多个批次的烟弹,实测浓度稳定在3%-5%区间,比市面通配弹普遍低0.8%左右。举个栗子,绿豆冰沙味批号XJ2305的检测数据是4.2%,而老冰棍味XR2311批次飙到4.9%,这波动跟炒菜放盐似的——全看厂里师傅手抖不抖。
口味类型 | 实验室均值 | 波动阈值 |
---|---|---|
水果系 | 3.8% | ±0.7% |
冰爽系 | 4.5% | ±1.1% |
茶饮系 | 3.2% | ±0.5% |
去年东莞代工厂出过档子事,某批次芒果味烟弹实测浓度超标到6.3%,直接导致三万盒产品召回。这事儿在圈子里传开后,现在厂里质检卡得特别死,每批必做尼古丁盐质子化率测试。
老烟枪可能要问:这浓度够不够劲?这么说吧,抽满15口≈传统香烟7口的摄入量。但有个坑得提醒:低温环境(<10℃)抽吸效率会掉18%左右,大冬天在户外猛嘬可能觉得不过瘾。
最近FDA新规要求尼古丁释放量误差不得超±15%,relx一代的陶瓷芯方案刚好卡着及格线。对比过某Y姓品牌的棉芯结构,同样3%标称浓度,实际波动能差出±25%。所以真要控量精准,还得是陶瓷芯。
最后唠叨句,别信那些卖通配弹的鬼扯什么”5%超级版”,去年我们实验室测过所谓高浓度版本,结果PG/VG配比乱套,尼古丁盐都析出结晶了。真要追求稳定,还是老实抽原厂弹吧。
甜度对比
要说relx一代烟弹的甜度,咱们得先拆开看成分。烟油里的丙三醇(VG)和丙二醇(PG)比例直接决定了入口是齁甜还是清爽。实验室测过数据,经典烟草味的VG含量压到50%以下,而冰镇西瓜这种水果味能飙到65%——甜党还是淡口党,这里就分道扬镳了。
拿三个爆款口味举个栗子:
- 冰柠薄荷:甜度表显2/5,薄荷的凉感压住了甜腻,抽完喉咙像喝了杯柠檬苏打水
- 绿豆冰棒:甜度直接拉满到4.5/5,咬开冰壳后的豆沙感还原度超高
- 老冰棍:3/5的甜度卡得微妙,奶香和蔗糖的比例像极了90年代街边冰柜的味道
去年东莞雾化厂流出的配方调试记录显示,研发部为了调西瓜味的甜度,硬是做了17次VG/PG复配实验。第8版因为甜度超标导致冷凝液挂壁,差点让整个批次报废——所以你现在抽到的4.0版西瓜,其实是踩着品控红线改出来的。
这里插个冷知识:甜度高的烟弹普遍存在棉芯老化快的问题。实验室用GC-MS(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)测过,含糖类香精受热后产生的羟基化合物,20天内能让导油棉孔隙率下降12%。这也是为啥水果味烟弹总比烟草味短命半个月。
真要给甜度排座次,江湖规矩是“三凉压百甜”:薄荷/冰感元素每多1%,整体甜感衰减18%左右。不信你对比抽冰红茶和普通红茶味,明明香精浓度相同,前者甜度感知直接砍半——这就是调香师用凉感剂玩的心理魔术。
冷门款挖宝
老烟枪们都知道,悦刻一代最出圈的是西瓜冰、绿豆冰这些爆款,但其实抽屉深处还藏着几个被严重低估的隐藏款。今天咱们就扒开产品库,把那些年错过的神仙口味翻出来晒晒。
先说这个「黑金薄荷」,包装看着跟普通薄荷没两样,但抽过的人都知道它藏着小心机。普通薄荷是直冲天灵盖的凉,这个版本却在后调加了点焦糖感,像喝莫吉托时突然嚼到块太妃糖。去年东莞厂里泄露的配方表显示,它比常规款多用了0.3%的香兰素提取物,难怪抽到最后喉咙会有丝滑感。
再聊聊「荔枝冻」,这玩意儿刚上市时被骂惨了,都说像止咳糖浆。但去年电子烟展会上有个狠人教了我个新玩法——连抽三口再憋气5秒,瞬间解锁冰镇荔枝肉的清甜。后来查了雾化曲线才发现,它的温度爬升比常规款慢15℃,前两口确实容易出焦糊味。
最绝的是已经停产的「琥珀烟草」,现在二手市场都炒到99块一颗了。这口味当年被吐槽”像烧报纸”,其实人家玩的是三层味道递进:刚入口是松木香,中段变成烤坚果,尾调居然带点海盐的回甘。实验室的朋友偷偷告诉我,这款的尼古丁盐用了双质子化技术,口感当然比普通烟草复杂。
最近还扒到个内部测试版的「冷萃龙井」,据说因为成本太高没量产。有次在深圳华强北搞到两颗,抽起来居然真有明前茶的鲜涩感,凉度控制得极其克制。后来打听才知道,研发组往烟油里加了0.05%的茶氨酸,这玩意儿每公斤比黄金还贵。
提醒下想尝鲜的兄弟,冷门款虽然宝藏多,但批次稳定性确实不如爆款。上个月收的「黑加仑迷雾」就有两盒味道不对,后来发现是不同代工厂出的货。建议买的时候认准钢印编号,2023年后的批次以CN13开头的品控更稳。